2020-04-03 19:08:04 - 越南
辦了50屆 為什麼人們還要參加世界經濟論壇?
世界經濟論壇的達沃斯年會,多年來是世界精英的盛會,為何一個非政府組織,有如此的號召力,辦了50屆之後,還能保有吸引力嗎?
1971年,德國學者施瓦布(Klaus Schwab)在瑞士達沃斯舉行了一場會議;那就是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前身。如今,WEF的達沃斯年會已然成為世界重要人物的盛會。第50屆年會在即,81歲的施瓦布也依然是WEF的領導者。
施瓦布表示WEF「致力於改善世界」,但不是所有人都同意這個說法。許多非營利組織認為,它是站在全球精英這一邊,兜售促使財富不均加劇的議題。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施瓦布這一邊也能聽見批評之聲。一位常參與年會的人表示,施瓦布在真心想為世界帶來和平富足,以及只是想要貼近金錢和權力之間,搖擺不定。
相關人士盛讚WEF讓重要人物聚集一堂的能力,但也表示,擔心激怒企業和政治領袖,可能會折損它改變世界的雄心。許多人也在思考,等到施瓦布不再是領導者,WEF是否能保有它的吸引力。
以保持吸引力而言,WEF握有許多優勢。
曾經施瓦布共事的人表示,他的天才之處在於,將WEF發展為「類似聯合國、讓公私部門得以對談和合作的組織,為全球治理失能的世界提供另類平台。」
政治人物喜愛達沃斯年會,是因為許多執行長都會參與。
此外,達沃斯也是個壓力較低的跨政府協議討論場;2009年聯合國氣候變遷會談破局後,領導者前往達沃斯放鬆情緒,也為後來的巴黎協議奠定基礎。企業領導者愛好與世界領袖建立關係,也希望能親身見證歷史時刻,例如1992年的曼德拉演說等。
所有人都喜愛WEF的社交效率。與會者可以在幾天內完成許多事,省去許多飛行時間。達沃斯的優點在於,它不算太難到達,但也偏僻到沒有其他的地方可以去。
WEF在財務上十分成功。它是非營利基金會,上個財務年度的營收為3.45億瑞士法郎,約42%用於支付800位員工的薪資,其餘營收大部分用於達沃斯年會等活動,剩下的投入基金會的資本或策略儲備(近3億瑞士法郎),這些收入主要來自年費。
「會員」的年費為2.5萬瑞士法郎(約台幣77.5萬元),「夥伴」分為三級,年費自12萬瑞士法郎(約台幣372萬元)起跳。每年繳交60萬瑞士法郎(約台幣1860萬元)的頂級夥伴擁有各項好處,包括最多5張達沃斯年會通行證、更有機會成為與談者等。
企業繳交的費用,讓WEF得以邀請學者、運動人士等比較沒有錢的人免費參與,但也引來了不敢直言的批評。此外,施瓦布也曾被批評過於寬待政治人物。前聯合國副秘書長馬洛赫─布朗(Mark Malloch-Brown)表示,WEF受制於不敢冒犯企業夥伴的焦慮,在政策改革上常比聯合國還要謹慎。WEF則表示,它有「許多」倡議都挑戰了企業的短期利益。
它希望自己不只是場聚會,著手推動各項全年性倡議,目前約有100項這類計畫。施瓦布表示,大部分倡議相當成功。不過,世界企業永續發展協會主席巴克(Peter Bakker)表示,WEF並非重大理念的催生之地,而是將現有想法送入主流和擴展規模的管道。
部分合作者宣稱,WEF急於證明自身重要性,偶爾會搶走他人計畫的主導權,而且沒有推動計畫所需的技能。現在,部分非營利組織在與WEF合作之前,都會考慮再三。WEF反對這種說法,但近期的策略變動,可解讀為承認這個問題。施瓦布表示,WEF現在會聚焦於連結他人的計畫或擔任中介者。
創立近半世紀的WEF,目前面臨的挑戰有三。其一為競爭;曾經,它幾乎可謂獨一無二,但現在得與TED、米爾肯研究院、彭博等組織,一同爭搶企業的注意力。未來,這些組織都有可能與達沃斯論壇匹敵;若WEF被視為過往時代的遺跡,就更有可能成真。
可能被視為過往遺跡,正是WEF的第二個挑戰。施瓦布指出,WEF是正在崛起的「利益關係人資本主義」的早期倡導者,但在許多人眼中,達沃斯年會是正在衰落的「全球資本主義」的完美化身。
最後就是所謂的關鍵人物風險。施瓦布不可能永遠擔任WEF的領導者,亦表示已有應變計畫,但並未提供細節;有些人依然推測,施瓦布之子、主導WEF營運的奧利維爾.施瓦布(Olivier Schwab),未來或許會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少了施瓦布,要繼續吸引企業和政治領袖,恐怕不是那麼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