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情 人類的三種境界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2022-09-29 11:53:09 - 中國

談情 人類的三種境界

世間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經驗與體悟,身懷眼界亦有所差異。
世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人生經驗與體悟,身懷眼界亦有所差異。( 圖片來源:臺灣故宮博物院)

《世說新語·傷逝》中,王戎的兒子萬子過世了,山簡前去探望他。只見王戎悲傷不已,

山簡遂勸慰他說:「只是一個懷抱中的嬰兒罷了,怎麼會悲痛到 這個地步呢!」

王戎回覆說:「聖人不動情;最下等的人談不上有感情;有最專注感情的,正是我們這一類的人。(「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 鍾,正在我輩。」)」

山簡十分欽佩王戎所言,更加為他感到悲傷。 「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這段話,或許正說出了在世間上,人類所擁有的三種境界吧。

最令人仰望的境界莫過於不被世間人的情 感所牽動的聖人境界,但不被情所左右,並非代表冷酷無情,而是說能佔據在更高位置,慈悲且良善,並以更加純淨的眼光來觀看週遭的人事物。

談不上有情的最不好的人,他們會以漠然、決絕的眼睛來冷望他人所遭遇的痛苦,因此不會施予任何同情,亦不會為任何事情賦予是非、道德之辨析。

針對「聖人忘情」與「最下不及情」兩種截然不同的境界,有修煉人表示:如果一個修煉人誤解了「聖人忘情」與「最下不及情」,將「最下不及情」視 為「聖人忘情」的放下,這在修煉上可謂是南轅北轍,而所思所為終將跟道漸行漸遠,所具備的品行最終也將會低於人下,恐怕最後要錯失修煉的機緣而 徒留傷悲了。

其實,這樣情況很正常,因為境界的不同,較低者無法覺察己身的缺乏,如若產生誤解,誤判自己如同高境界之人,發生這樣的情況也是能理解的。

上述這段評述不由令人聯想到一則佛教故事,這則故事揭顯了層次不同之差距會引發的狀況: 釋迦摩尼時期,有一位修煉到菩薩果位的大居士生病了,釋迦牟尼佛特地派普賢菩薩和文殊菩薩前去探望。

而其中一位菩薩則又帶領幾位證得了羅漢果位 的僧人去看望那位大居士。

雖說菩薩是來探病的,但不免與這位大居士暢談起菩薩這一境界的法來。當菩薩與居士侃侃而談時,在旁的羅漢們居然無法接受這個狀況,他們開始對談 話的內容感到疑惑不解,甚至是產生懷疑。

其實,這也是因為境界較低者自然而然無法領會較高層次者所提及的境界,故因而萌生疑惑、懷疑,當然自然有可能因此而產生對他人的誤解及對己身的 誤判。

来源:看中國  

0

企業

0

商品

0

運營年份

Đã xảy ra lỗi xác thực. Vui lòng nhập các trường và gửi lại.
Chúc mừng bạn ! Đã đăng ký thành cô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