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慢
中央企業革新發展指委會的今年上半年小結會議報告指出,各部委和地方只批准了4家企業和2個公立事業單位的股份制方案,企業總值為6800億元(國有資金價值6150億元)。而全國今年的股份制計劃必須達到18家企業,加上前一期約40家遲緩實行股份制的企業。這表明了股份制活動與計劃相比太慢。如果累計從2016年至今,全國也只對162家企業實行了股份制(包括35家根據政府總理審批按年度完成股份制國企名冊的991號《公文》的名冊中企業,從2017至2020年階段,達到計劃的約27%),國有資金總值重新確定達205萬4330億元。
此外,已實行股份制企業的上市活動也緩慢。目前,近800家公司尚未上市,在過去的6個月中,只有5家企業和1個公立事業單位進行首次公開募股,獲得約5600億元。
業外撤資工作效益也不高,上半年只在30家企業撤資,賬面價值2萬7700億元,獲得4萬9400億元收入(比賬面價值高1.78倍)。至於自2016年以來落實第1232號《決定》一事,在88個單位撤退國有資金累計不到計劃的22%,賬面價值為4萬8000億元,獲得9萬1150億元。合計上半年從實行股份制以及撤資獲得的總收入為5萬5000億元。若累計從2016年到現在,此總收入超過218萬2550億元。
政府副總理王廷惠對上半年企業的股份制和國家撤資工作進行評價時指出,質量有所轉變,但數量仍然非常緩慢。首次公開募股後,國有股權轉讓到國有資金投資總公司(SCIC)以及在股票市場上市的活動也很少。
恐怕責任
有關造成延誤的原因,若干部委和地方表示他們在確定土地使用價值和企業價值方面遭遇羈絆。具體是,新法規對股份制作出更嚴格的規定,因此實行時間也更長;對國有資金自1億7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進行審計也使股份制過程再延長一年。但事實上,主要原因仍是人為。國企的領導由於恐怕承擔責任而推卸,向各方發文請示意見,導致股份制開展緩慢。
政府副總理王廷惠要求各部委務須在今年最後幾個月完成與股份制和撤資相關的法律文件;繼續全面複查相關法律文件,以明確、透明、可行地頒行指導,解紓困難和羈絆。其中,資源與環境部從速複查與股份制企業的土地使用方案審批相關規定,以主動根據權限來解紓羈絆;依法頒布第126號《議定》。企業的國有資金管委會做好指導功能,加快附屬大型企業的股份制進度;政府總理已審批的經濟集團和旗下總公司的重組項目開展進度◆
制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