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2021-09-28 20:01:09 - 中國

孟子思想對後世的影響

1樓:摯愛和你共亨

孟子的政治思想及其學說對後世的影響

①民本說

孟子指出「民為貴, 社稷次之, 君為輕」, 認為**要保障人民的利益, 君主應以愛護人民為先決條件。因此, 天命在於民心而不在於君主, 若君主無道, 人民便可推翻他;但若君主有道, 人民便應謹守崗位。

②法先王

孟子主張行仁政, 必須效法先王(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的王道統治政治, 這樣便能把仁政施行於天下。

③仁政與王道

孟子主張施行仁政, 必須先有仁心, 然後方推行仁政。孟子認為“人有不忍之心”, 乃有“不忍人之政”, 仁政, 是統一天下者必具備的條件。而仁政的具體表現, 就是使百姓安樂的王道, 要實行王道, 又要“尊賢使能”。

④德治觀念

孔子論“仁”, 是自覺的道德; 孟子的“仁”, 則兼具教化的功能。君主應培養出德性, 這是施行仁政的條件, 故主張“有德者執政”。

⑤反對霸政

孟子提倡以德服人的仁政, 反對武力服人的霸政, 目的在減輕民生痛苦, 緩和社會矛盾, 故孟子主張“王道政治”, 反對霸力服人。

⑥恢復井田制度

孟子認為理想的經濟制度是“井田制度”。“井田制度”,即土地為國家公有, 國家授田人民耕種, 但人民亦要助耕公田, 當作納稅, 因此, 農民便有“恆產”(恆常固定的田產), 國家自會安定。

孟子學說對後世的影響

①啟發宋明理學

孟子提出“內聖之學”指出人的天性是善良, 只要每人擴充善性, 壓抑物慾之性, 自身反省。這種內省的修養方法, 成為後世儒家思想的主流。程顥、程頤、陸九淵、王陽明等宋明理學家, 都是繼承孟子這方面的學說。

②促成“道統”觀念

孟子時,把堯、舜、禹、禺、文王、武王、周公、孔子等, 視為儒家的“「道統”(一脈相承的知識系統)。從此, 儒家的道統觀念與儒家思想之間, 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

③民本思想的影響

孟子的民本思想, 行仁政的主張, 一切以民心向背為標準。這套革命理論, 成為中國傳統政治理論的創見, 雖然此說缺乏現代的民主精神, 卻成為傳統制度中, 抑制君權的合理性淵源。孟子“為民制產”的主張, 更成為歷代經濟制度的最高理想。

孟子的性本善,說教化可以喚起人的善的本質,我覺得類似於**教的“只要信仰,便可得救”。同為儒家的荀子認為“性本惡”,為他的學生李斯和韓非提供了嚴刑厲法的理論。但在當時那個混亂的年代,也許後者最符合當時歷史的發展潮流

2樓:匿名使用者

孟子及其思想:孟子(約前372~前289)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名軻,鄒(今山東鄒縣)人。

約生於周烈王四年,約卒於周赧王二十六年。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樑(魏)國、齊國、宋國、秦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

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於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爭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的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於孔子。

政治思想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於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孟子一方面嚴格區分了統治者與被統治者的階級地位,認為“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並且模仿周制擬定了一套從天子到庶人的等級制度;另一方面,又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的關係比作父母對子女的關係,主張統治者應該像父母一樣關心人民的疾苦,人民應該像對待父母一樣去親近、服侍統治者。孟子認為,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政治,如果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擁護;反之,如果不顧人民死活,推行虐政,將會失去民心而變成**民賊,被人民推翻。

仁政的具體記憶體很廣泛,包括經濟、政治,教育以及統一天下的途徑等,其中貫穿著一條民本思想的線索。這種思想是從春秋時期重民輕神的思想發展而來的。孟子根據戰國時期的經驗,總結各國治亂興亡的規律,提出了一個富有民主性精華的著名命題: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認為如何對待人民這一問題,對於國家的治亂興亡,有極端的重要性。孟子十分重視民心的向背,通過大量歷史事例反覆闡述這是關乎得天下與失天下的關鍵問題。

孟子說:“夫仁政,必自經界始”。所謂“經界”,就是劃分整理田界,實行井田制。

孟子所設想的井田制,是一種封建性的自然經濟,以一家一戶的小農為基礎,採取勞役地租的剝削形式。每家農戶有五畝之宅,百畝之出,吃穿自給自足。孟子認為,“民之為道也,有恆產者有恆心,無恆產者無恆心”,只有使人民擁有“恆產”,固定在土地上,安居樂業,他們才不會觸犯刑律,為非作歹。

孟子認為,人民的物質生活有了保障,統治者再興辦學校,用孝悌的道理進行教化,引導他們向善,這就可以造成一種“親親”、“長長”的良好道德風尚,即“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孟子認為統治者實行仁政,可以得到天下人民的衷心擁護,這樣便可以無故於天下,孟子所說的仁政要建立在統治者的“不忍人之心”的基礎上。孟子說“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不忍人之心”是一種同情仁愛之心。但是,這種同情仁愛之心不同於墨子的“兼愛”,而是從血緣的感情出發的。孟子主張,“親親而仁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仁政就是這種不忍人之心在政治上的體現。

倫理思想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係概括為五種,即“父子何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孟子認為,仁、義、禮、智四者之中,仁、義最為重要。

仁、義的基礎是孝、悌,而孝、悌是處理父子和兄弟血緣關係的基本的道德規範。他認為如果每個社會成員都用仁義來處理各種人與人的關係,封建秩序的穩定和天下的統一就有了可靠保證。

為了說明這些道德規範的起源,孟子提出了人性本善的思想。他認為,儘管各個社會成員之間有分工的不同和階級的差別,但是他們的人性卻是同一的。他說:

“故凡同類者,舉相似也,何獨至於人而疑之?聖人與我同類者。”這裡,孟子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擺在平等的地位,**他們所具有的普遍的人性。

這種**適應於當時奴隸解放和社會變革的歷史潮流,標誌著人類認識的深化,對倫理思想的發展是一個巨人的推進。

孟子認為,仁義禮智的道德是天賦的。是人心聽固有的,是人的“良知、良能”,是人區別於禽獸的本質特徵。他說:

”仁義禮智根於心”,“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其理由是人人都有“善端”,即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稱為“四端”;有的人能夠擴充它,加強道德修養,有的人卻自暴自棄,為環境所陷溺,這就造成了人品高下的不同。因此,孟子十分重視道德修養的自覺性。孟子對於士階層的要求是嚴格的,認為無論環境多麼惡劣,也要奮發向上,把惡劣的環境當作磨練自己的手段。

應該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成為一個真正的大丈夫。如果遇到嚴峻的考驗,應該“捨生而取義”,寧可犧牲生命也不可放棄道德原則。他認為通過長期的道德實踐,可以培養出一種堅定的無所畏懼的心理狀忐,這就是所謂“浩然之氣”,這種氣”至大至剛”,能夠主動擴張,充塞於天地之間。

孟子的性善說是一種道德先驗論。宋代以後,為理學家們普遍接受,成為正統的人性論思想,影響深遠。

哲學思想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

“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孟子的思想體系,包括他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

都是以天這個範疇為基石的。關於天人關係,孟子認為天與人二者是相通的。從天的方面來說,天是萬事萬物的主宰,人事的一切,都是由天決定的。

從人的方面來說,不僅人的善性來自天賦,而且人心的思維功能也是天所賜與的。人心具備天的本質屬性,只要反反求諸己,儘量發揮、擴充套件自己的本心,就可以認識天。

孟子極力追求盡心、知性、知天的精神境界。為了達到這種境界,他提出了一套道德修養的方法和認識論的思想,強調主體的自覺、向內追求,認為如果達到了這種境界,可以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孟子主要思想及其地位

孟子思想的內容

a.仁政學說。提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主張

b.主張人性本善。

c.強調先義後利,捨生取義,養浩然之氣!

孟子思想的影響

a.《孟子》成為“四書”之一,

b.孟子成為“亞聖”,是儒家學派的重要奠基人

孟子思想的核心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這擲地有聲的言辭是思想家孟子所闡述的人格標準,兩千多年來中國人一直把它作為格言傳誦至今。

孟子是繼孔子之後,儒家學派的又一位代表人物,古代被尊為“亞聖”。他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孟子是山東鄒城人,三歲喪父,是母親仉氏把他撫養**。

孟母教子的故事,流傳至今,“三遷擇鄰”的故事,說的是孟母為了給孟子選擇一個學習和成長的環境,不怕麻煩地搬了三次家。“斷機教子的故事說的是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把織好的布剪斷,並說:讀書就跟 織布一樣,不能間斷,不然會前功盡棄。

孟子從40歲開始,除了收徒講學之外,開始接觸各國政界人物,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自己的思想學說和政治主張。

3樓:nicholas超帥

主要的就是仁政。在當時的作用是消極的,不利於天下統一的趨勢,但是對後世的影響卻很深遠。

如何看待莊子思想中的大用與小用

1樓空靈珊兒莊子的人生觀是一種超脫的人生觀,是一種優遊自在,徜徉自適的心境。人生在世,一方面渴望自由,另一方面卻選出無數法規條文束縛自已...

來源:以上內容源自網路搜集

0

企業

0

商品

0

運營年份

Đã xảy ra lỗi xác thực. Vui lòng nhập các trường và gửi lại.
Chúc mừng bạn ! Đã đăng ký thành công